無畏授所問經卷下

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師賜紫沙門臣施護等奉詔譯

譬如幻所成物像 。 如乾闥婆城莊嚴 。 愚人貪愛富亦然 。 不知是妄生耽著 。

百種苦求於財富 。 得已極苦逼於身 。 王官水火散壞時 。 智者豈生於愛著 。

妻子眷屬隨所愛 。 廣作諸罪當破壞 。 極重過失不覺知 。 智者於身不生著 。

慳悋者求財富時 。 父母亦不生尊重 。 妻子眷屬返憎嫌 。 一向常貪於財利 。

慳者不知於恩義 。 唯念莫壞我所有 。 背正向邪諂求財 。 智者於彼不生信 。

慳者意異語如實 。 所應信者不生信 。 見人雖將愛子同 。 此是慳者諂妄起 。

慳悋之者在世間 。 雖親典教亦通解 。 馳流散亂出惡言 。 心無悲愍極麁獷 。

慳者處世無所託 。 亦無知識及親朋 。 有所依附但求財 。 智於慳者不生信 。

慳者因求財富故 。 於極惡事起思念 。 是故智者正所觀 。 愚人於彼生歡喜 。

金寶珠貝珊瑚等 。 善業引生如聚沫 。 於中貪愛諍競興 。 彼不了知幻化性 。

賢劫一佛出世時 。 彼尊立名為慈氏 。 偏覆大地得黃金 。 彼從何來何因故 。

於外隨逐五欲境 。 愚人散亂癡迷法 。 如日中分夏月時 。 渴欲奔馳焰為水 。

空後一劫成世間 。 虛空所成空自性 。 焚燒破壞復還成 。 此從何來彼何去 。

溝澗池沼及大海 。 枯涸破壞彼皆同 。 虛假不實貪亦然 。 誰諸智者生愛著 。

智者慧力色相具 。 於身常自作稱量 。 此中無味染何因 。 舍宅 。 財利應棄捨 。

隨逐五欲造惡業 。 養育妻子并眷屬 。 死時妻子及諸親 。 誰能救護自當苦 。

死時眷屬不隨去 。 但隨自作眾業行 。 苦惱逼逐於己身 。 彼時誰為我分受 。

三有獨怖無親愛 。 妻子眷屬假相親 。 愚人取以為樂因 。 但增苦惱及憂戚 。

父母妻子親朋聚 。 為求財利故相會 。 彼等不隨死者行 。 唯自所作業相逐 。

一切皆隨業所行 。 一切亦隨業所住 。 當知此身業所成 。 智者應修於善業 。

父母妻子眷屬等 。 以不了知故貪愛 。 愚人廣造眾罪因 。 智者不入無間獄 。

所有餘處業報盡 。 無間極苦不解脫 。 是故畏彼惡趣因 。 智者勤劬離諸罪 。

閻摩王前治罰時 。 彼無朋友為救護 。 亦無父母及諸親 。 隨自所作業當受 。

王言汝所得人身 。 得已何不離諸罪 。 今受極苦捶打時 。 皆由汝作不善業 。

自心所作不善已 。 而復不信有業報 。 如彼閻摩法王言 。 汝受治罰非我罪 。

自作業因自造罪 。 自造罪已汝來此 。 當受極苦自甘心 。 由先所作非愛業 。

死時眾苦所逼迫 。 親屬不能令解脫 。 汝欲自求解脫時 。 是故應離諸罪惡 。

打擊考掠及杻械 。 此等若欲求遠離 。 舍宅親友起怖心 。 於佛教中修正行 。

舍宅猛火大苦根 。 而此心火常熾然 。 智者於斯愛不生 。 如大火聚極可怖 。

住舍養親常憂戚 。 富樂憂愁亦復然 。 自他過失等無差 。 是故應離諸罪惡 。

智者佛教生信樂 。 不種自收勝樂根 。 愚者不生愛樂心 。 但貪舍宅諸苦本 。

女身筋肉骨合集 。 假起妄貪為我妻 。 諸無智者染愛生 。 不知女身都如幻 。

智者了知諸欲樂 。 及舍宅等皆生厭 。 正法藥治貪病除 。 速疾出離諸纏縛 。

爾時無畏授等 。 五百長者 。 聞是正法已 。 悉得無生法忍 。 得法忍已 。 皆生最上 。 踊躍歡喜 。 即說頌曰 。

快哉於今日 。 我等得大利 。 彼一切利中 。 此利益最上 。

我等所發起 。 廣大菩提心 。 於佛正法中 。 清淨生渴仰 。

所起勝愛樂 。 無上菩提心 。 為一切有情 。 廣施諸安樂 。

我等從今日 。 極盡其身命 。 誓於此深經 。 生最上愛樂 。

由起愛樂故 。 得一切有情 。 於彼當來世 。 見者生歡喜 。

彼一切有情 。 諸欲發心者 。 皆發起無上 。 廣大菩提心 。

若一切有情 。 愛樂菩提心 。 當得勝果報 。 最上金色身 。

相好以莊嚴 。 種種勝殊妙 。 及得大光明 。 世間廣照耀 。

無上菩提心 。 此心廣大心 。 勝出一切心 。 最上復清淨 。

彼一切功德 。 由此心具足 。 復具大勝力 。 能脫一切病 。

諸尠福有情 。 不樂菩提心 。 此心懈退因 。 不能觀生死 。

菩提神通智 。 獲最勝福力 。 廣積滿虛空 。 普施諸情品 。

若人於河沙 。 等數諸佛剎 。 滿以七珍財 。 供養正等覺 。

若人但合掌 。 歸向菩提心 。 此勝供養因 。 超過諸供養 。

此供養無等 。 所謂菩提心 。 過此外無餘 。 為最勝最上 。

菩提心功德 。 是勝妙良藥 。 一切病能治 。 施有情安樂 。

觀見諸有情 。 三火常燒然 。 無量劫拔除 。 菩薩不懈退 。

修此菩提行 。 為勇猛醫王 。 救苦諸有情 。 常遠離疲懈 。

數數往諸趣 。 不捨菩提心 。 勤於佛法中 。 出現希有相 。

我等得大利 。 樂此菩提心 。 願我等當成 。 大覺釋師子 。

爾時世尊 。 從其面門 。 出現廣大 。 神通光明 。 無數種色 。 所謂 。 青黃赤白 。 及紫碧綠 。 是光普照 。 無邊世界 。 上徹梵世 。 映蔽日月 。 光明不現 。 其光旋環 。 右繞世尊 。 百千匝已 。 卻從世尊 。 頂門而入 。

爾時尊者阿難 。 即從座起 。 偏袒一肩 。 右膝著地 。 向佛合掌頂禮 。 白言 。

世尊 。 何因何緣 。 現是光明 。 若無因緣 。 如來 。 應供 。 正等正覺 。 不放光相 。

時尊者阿難 。 即說頌曰 。

佛上勝者若無因 。 法爾不現光明相 。 願為悲愍劣有情 。 說放光明何因故 。

一切有情皆貧乏 。 佛應為施大聖財 。 世間暗暝作照明 。 願說此光所因現 。

爾時世尊 。 告尊者阿難言 。

阿難 。 汝今見此 。 五百長者不 。 悉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。 故來詣我所 。

阿難白佛言 。

唯然已見 。

佛言 。

阿難 。 是五百長者 。 今此會中 。 聞正法已 。 皆得無生法忍 。

阿難 。 此諸長者 。 皆於過去佛 。 所奉近供養 。 深種善根 。 從此沒已 。 不復墮諸惡趣 。 生人天中 。 受勝妙樂 。 次第至彼 。 慈氏如來 。 應供 。 正等正覺 。 出現世時 。 生彼佛剎 。 親近供養 。 尊重承事 。 其後乃至賢劫 。 諸佛彼彼出世時 。 於一一佛所 。 親近供養 。 聽受正法 。 讀誦記念 。 廣為人說 。 最後過二十五劫 。 於種種佛剎 。 皆當成就 。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 。 同名蓮華吉祥藏如來 。 應供 。 正等正覺 。 出現世間 。

爾時尊者阿難 。 前白佛言 。

今此廣大 。 甚深正法 。

希有 。 世尊 。 希有 。 善逝 。 此經何名 。 我等云何奉持 。

佛言 。

阿難 。 是經名為 。 菩薩瑜伽師地法門 。 亦名無畏授所問 。 如是名字 。 汝當受持 。

佛說此經已 。 尊者阿難等 。 諸大聲聞 。 及諸菩薩摩訶薩眾 。 并五百長者 。 世間天人 。 阿修羅等 。 一切大眾 。 聞佛所說 。 皆大歡喜 。 信受奉行 。

無畏授所問經卷下


古文 古Cổ 文Văn Góp Ý
AAA      
  Quyển: 1 2 3